2025年贵州省“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发布机构:(略)
发布日期: 附件:0个
重点摘要
关键词
序 号 | 技术方向 | 背景意义 | 研究目标 | 研究内容 | 支持经费 (万元) | 技术需求企业 及联系人 |
1 |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酿造新型菌株产天然蓝色色素功能挖掘 | 目前,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未完全掌握酿造过程的微生物菌株种类,对微生物的功能认识不够。为提升传统酿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通过获得具有潜在功能的菌株,挖掘酿造微生物中尚未被充分开发的代谢物。本研究聚焦于酿造微生物来源的天然蓝色色素的发掘与利用,旨在揭示酿造微生物潜在功能,为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奠定研究基础,推动生物技术与传统酿造产业深度融合。 | 对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微生物种类及演化过程进行全面分析,鉴定3种以上在现有数据库(如NCBI、GTDB、UNITE等)中无完整分类记录或功能尚未被系统研究的菌株(包括细菌或真菌,分类水平不限);挖掘其天然蓝色色素产物1种及以上;研究其合成途径,建立1套代谢工程与基因编辑体系,优化至少1条代谢途径,并提供1株优化后的工程菌株。 | 1.对不同发酵阶段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离鉴定,挖掘酿造微生物新型菌株。 2.系统挖掘微生物新型菌株产天然蓝色色素相关代谢途径,并结合关键酶的异源表达、代谢途径的设计和改造等合成生物学技术,表征天然蓝色色素的合成过程,解析其关键代谢节点。 3.针对筛选出的功能菌株,通过代谢途径同源重构和代谢流调控,优化关键功能基因或核心酶,实现天然蓝色色素的高效定向生产。 | 150 |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韩莹,15085019964 |
2 | “普安红”茶树适制品种筛选及茶叶加工技术攻关应用 | “普安红”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目前缺乏支撑品种,作为加工原料的茶树品种众多,产品品质参差、特点不突出、工艺不稳定等瓶颈问题日益突显。由于现代育种技术基础薄弱,本地优异茶树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同时,普安县地处早茶产业带,随着早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外来早茶品种大量引进种植,不仅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原有许多中大叶种茶园被翻耕种植早茶品种,普安红原料也逐渐减少。 | 1.在普安县域完成20个主要种植品种表型性状调查、茶青品质检测分析、红茶品质检测分析。 2.初选出普安红茶适制茶树品种2-3个,标记适制红茶且具有显著特点的株系20个。 3.完成茶树品种适制性、普安红茶品质形成机理分析评价。 4.建设普安红茶专用茶树品种原原种园30亩,完成初选的2-3个茶树品种保存,并完成10个全国名优红茶支撑品种引种试验。 | 1.对贵州自主品种、黔西南州本地茶树资源,以及黔西南州大面积种植、有显著代表性的不同茶树品种开展生物学性状调查分析。 2.对不同茶树品种茶青产量、品质以及理化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 3.按照普安红茶加工工艺加工不同茶树品种,开展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品质分析,初步筛选普安红茶适制茶树品种及其配套加工工艺技术、拼配技术,并对加工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研究。 4.建设普安红茶专用茶树品种原原种园,对初选的茶树品种、株系进行保存。同时开展全国名优红茶支撑品种引种试验示范。 | 600 | 贵州普安普夷堂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黄良生,18085953788 |
3 | 磷尾矿提质利用技术攻关应用 | 推动磷尾矿从单一处置向全元素高效回收、高值化利用转型,已成为实现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阐明磷尾矿中钙、镁、磷、硅等组分矿物赋存状态和元素嵌布特征,突破浮选-化学联合提纯、伴生元素分离等关键技术,形成尾矿再选-材料合成-生态修复的循环经济模式,可有效化解磷尾矿堆存环境风险,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共进。 | 建立基于矿物学特征的元素精准分离技术体系,突破磷尾矿再选、煅烧-消化、硝基钙镁中量元素水溶肥制备等关键技术,推动磷尾矿资源化率提升,为“富矿精开”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1.通过再选,实现磷尾矿中钙、镁、磷等高效分离,磷尾矿中P2O5品位从5—8%提升至22%以上,MgO降至2.0%以下。 2.制备的硝基钙镁中量元素水溶肥满足NY2266-2012农业标准要求。 3.完成万吨级工业试验。 | 1.磷尾矿矿物特征和元素赋存状态分析,制定分步提取、梯级转化技术路线。 2.研究通过磷尾矿再选、选择性浸出等方式实现磷尾矿中钙、镁、磷等元素的定向提取与高效转化。 3.研究磷尾矿制备高品位磷精矿、高纯度硝基钙镁中量元素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等工艺并进行中试示范,推动磷尾矿从低效堆存向全元素增值利用转型。 | 300 | 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方进,18285497261 |
4 | 民用航空用铝合金材料铸造技术攻关应用 | 中国商飞公司希望贵州企业充分发挥航空专业化铸造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行业配套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将加大对安吉精铸公司等专业化配套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企业在配套产品铝合金零部件的铸造中,需要解决铸件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疏松、针孔等问题。 | 民用航空铝合金材料铸件炉料全面实现国产化。 1.F357.0材料铸件力学性能:σb≥283MPa,σb0.2≥221MPa,δ5≥3%;化学成分符合相关验收标准要求;且所浇注铸件,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均合格的炉次,其合格率达98%以上。 2.E357.0材料铸件力学性能:σb≥345MPa,σb0.2≥276MPa,δ5≥3%;化学成分符合相关验收标准要求;且所浇注铸件,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均合格的炉次,其合格率达98%以上。 | 1.民用航空铝合金材料铸件炉料配制、熔炼技术:在国产近似牌号铝合金材料炉料配制、熔炼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各元素不同的配比和炉料熔炼加料次序,熔炼过程时间长短等参数对元素变化的影响等,研究出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均满足要求炉料配制和熔炼浇注工艺。 2.“熔模+反重力”铸造成型技术:结合产品浇注系统工艺方案研究,研究熔模型壳条件下反重力浇注充型的模壳温度、浇注温度、浇注压力、浇注速度、压力保持时间等参数对铸件内部冶金质量、力学性能的影响。 3.浇注系统工艺方案设计:结合“熔模+反重力”铸造成型研究,以及“熔模+重力”铸造成型条件下,根据各产品的结构特点,设计浇注系统工艺方案,并仿真模拟分析、浇注验证、优化,研究出各产品的浇注系统工艺方案,研究出适合各产品的熔模铸造工艺方法。 | 300 | 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潘年锋,13595374306 |
5 | 治疗肝相关疾病新药SL&GDPU-001临床前研究 |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慢性肝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结果,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发展的关键中间环节。 全球慢性肝病患者超过10亿人,每年导致约100万人死亡。中国是肝病高发国,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高达29%,其中20%-30%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医疗负担沉重,且缺乏有效逆转疾病的治疗手段,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目前全球尚无获批的专门抗肝纤维化药物。 | 1.完成药材资源研究,形成1.1类创新药处方药材资源评估报告1份。 2.完成新产品工艺研究,形成确定的产品制备工艺1份。 3.完成新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形成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质量标准草案。 4.开展稳定性研究,包括稳定性因素考察、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形成稳定性考察报告,初步确定产品有效期。 5.完成多个(1-3)模型的药效研究,形成主药效学研究报告1份。 6.完成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以及制剂安全性等研究,形成毒性研究总结报告不少于2份。 7.汇编IND申报资料,获得IND受理通知书。 8.申请专利1-3件。 9.发表论文2-3篇,培养企业技术人员5-10人。 | 1.开展药材资源研究:包括来源(基原、药用部位、产地等)及鉴定依据研究、药材生态环境调研等。 2.开展新产品生产工艺研究:包括前处理研究、生产工艺及参数研究、成型工艺研究等。 3.新产品质量标准研究:组方成分质量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新产品标准制定等研究。 4.新产品质量稳定性研究; 5.开展多个病理模型的药效学研究、药理毒理等研究。 6.安全性评价研究: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制剂安全性等研究。 | 2200 | 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徐辉荣,18786689101 |
6 | 复杂地质条件下铝土矿安全高效综合机械化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贵州铝土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地质条件赋存复杂,薄矿层、高硫高硅等采选矿石比例较大。贵州遵义竹矿矿业有限公司目前还存在较多开采技术难题,导致产能释放困难,严重制约企业安全高效开采,主要存在如下难题: 1.巷道围岩赋存条件差,并受重复采动影响,导致巷道变形剧烈,缺乏支护规范。 2.矿柱留设大,采出率不高,同时支架-围岩关系不明确,存在工作面顶板灾害。 3.采动及构造区域空气漏风导致风流不稳定。 4.矿层存在溶洞、溶蚀区导致岩溶水异常等。 | 1.提出铝土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沿空掘巷/留巷矿柱留设方法,建立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开采沿空留巷矿压控制及两巷支护与超前支护精准设计关键技术,确保巷道围岩变形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率降低10%以上,高效主动支护500m、回收矿柱800米。 2.实现大竹园矿开采过程中岩溶风险预警和差异化管控,预警准确率不低于80%,并在1109、1108、1107工作面至少1处应用。 3.开发1套复杂地质条件下铝土矿顶板“企业端-智库端-监管端”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铝土矿开采顶板危险分级管控,顶板强灾害预警准确率不低于90%。 4.明确漏风源,并提出堵漏技术,防堵后漏风量降低90%,保证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风量需求。 5.受理发明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10篇,制定团体标准2项;联合申报省部级或行业科技奖1项。 | 1.采掘巷道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运维。创新“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提出采掘巷道灾变和控制机理,以及全周期主动防控“释能主控”技术,建立1套铝土矿综采下留巷技术体系。 2.工作面岩溶区高效识别及安全高效过采。建立岩溶风险分区模型,实现高、中、低风险区域动态识别与差异化管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靶向化过采工艺,提出1套适宜喀斯特地貌的铝土矿岩溶监测识别和治理工法。 3.顶板灾害大数据智能管控算法及平台构建。提出顶板“给定变形”“限定变形”控制方法,构建1套“智库端-企业端-集团端”三级顶板智能预警平台,实现顶板灾害精准预警。 4.采动及构造区域气体通道辨识及防堵技术。建立采场三维空间模型,划分岩层破断及裂隙区范围,研发“分区-分级-定向”漏风防堵技术,降低漏风率。 | 1800 | 贵州遵义竹矿矿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郑彦涛,18708512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