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创新来了!厦门官宣2025前沿技术专项扶持计划

发布机构:(略)

发布日期: 附件:0

重点摘要

关键词


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

方向一:高性能芯片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20250101

研究目标:面向人工智能、通信网络、低空飞行、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开展高性能芯片研发,强化自主保障能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研究内容:

①高性能AI芯片研发与产业化。

②高性能光通信芯片研发与产业化。

③射频、毫米波、量子等芯片研发与产业化。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宽禁带半导体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20250102

研究目标:面向新能源汽车、5G/5G-A通讯、新型显示等领域应用,重点攻克碳化硅、氮化镓外延、器件、模块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

①碳化硅外延、器件、模块研发与产业化。

②氮化镓外延、器件、模块研发与产业化。

③Micro-LED外延、器件、模块研发与产业化。

= 4 \* GB3 氧化镓、金刚石等新型超宽禁带材料、器件、模块研发及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半导体装备系统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20250103

研究目标:紧扣本地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半导体工艺环节装备系统的持续创新,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研究内容:

①晶圆生长、加工、检测、监测、光刻、刻蚀、封测等装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②清洗、键合等装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③原子层沉积等原子级制造装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4 \* GB3 半导体可靠性、芯片应用系统创新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二、前沿战略材料领域

方向一:高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专题编号:20250201

研究目标: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高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研究内容:

①高性能高分子膜材料研究与应用。

②高端防腐涂层材料及纳米涂层材料研究与应用。

③高阻燃、环境友好型材料研究与应用。

④其他特种功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先进金属材料研究与应用(专题编号:20250202

研究目标:面向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开发高性能金属及其复合材料,赋能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

研究内容:

①特种金属及合金材料研究与应用。

②高性能硬质合金研究与应用。

③增材制造金属及合金材料研究与应用。

= 4 \* GB3 其他高性能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高端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与应用(专题编号:20250203

研究目标:面向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发高性能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推动其高端应用。

研究内容:

①高端陶瓷材料研究与应用。

②超高纯稀土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③先进碳基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④高性能涂层材料研究与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四:光电信息前沿材料研究与应用(专题编号:20250204

研究目标:面向光电信息、新型显示、微电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材料研发,提升战略自主保障能力。

研究内容:

①高性能光电磁材料研究与应用。

②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及器件研究与应用。

③先进晶体、衬底及封装材料研究与应用。

④其它光电信息关键材料研究与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方向一:AI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专题编号:20250301

研究目标:提升AI模型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打造通用大模型底座或实现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内容:

= 1 \* GB3 通用基础大模型平台研发。

②垂直领域大模型产品研发。

③面向供应链、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建造、智能电网、智慧金融、智慧康养、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海洋等领域开发AI平台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2项,其中③为必选项。

方向二:AI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专题编号:20250302

研究目标:在城市发展和民生等领域,实现AI技术与多场景融合发展,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创新。

研究内容:

= 1 \* GB3 自主可控的智能操作系统及AI软硬件研发。

②采用多模态感知融合、强化学习、持续学习、蒸馏学习、混合专家、智能决策等方式提升AI技术的能力。

③利用可信AI技术提升AI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 4 \* GB3 在供应链、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物流、智慧管线、智慧园区/电网、智慧会议、智能驾驶、智能制造、自然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环境卫生、污染预警、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密码安全、人才教育、数字孪生、人际互动交流等领域,开发AI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2项,其中 = 4 \* GB3 为必选项。

方向三: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专题编号:20250303

研究目标:研发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与场景适应能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1 \* GB3 智能机器人感知与环境理解、决策与规划、运动控制与执行、人机交互及自主学习、智能芯片、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研发。

②研发适用于智能汽车、新能源、精密制造、新材料等工业生产领域中使用的智能工业机器人。

③研发适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康养、心理健康、智慧教育、安防巡检等领域中使用的智能服务机器人。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2项。

四、新能源领域

方向一:氢能技术及关键装备研究(专题编号:20250401

研究目标:突破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关键技术,开发高安全氢能装备,创新多场景耦合氢能综合应用,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

研究内容:

①绿氢高效制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②高可靠氢储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③高效氢能装备、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储能技术及关键装备研究(专题编号:20250402

研究目标:攻关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多元技术,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经济性及寿命;创新智能化、体系化储能技术,提升电网支撑韧性;建立电池绿色回收生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研究内容:

①储能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能效提升应用。

②储能装置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

③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关键技术研究。

④新型电力系统电网支撑型储能关键技术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光伏关键技术及装备应用(专题编号:20250403

研究目标:突破新型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制备与长期稳定性瓶颈;拓展工业、农业、交通、海洋等场景创新应用,系统性提升发电效能与环境适配能力,推进光伏技术产业化进程。

研究内容:

①钙钛矿等新型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

②光伏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③在工业、农业、交通、海洋等场景创新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2项,其中③为必选项。

方向四:其它新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专题编号:20250404

研究目标:发展多元前沿技术,探索新型能源转化与开发路径;推动AI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打造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支撑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研究内容:

①其它新型能源转化技术研究。

AI赋能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

③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五、空天开发领域

方向一:航天领域关键材料、器件、系统和装备研究(专题编号:20250501

研究目标:加快航天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实现航天装备体系的高性能和绿色化发展,促进本地产业强链补链,助力构建航天产业集群。

研究内容:

①高可靠、轻量化、小型化的卫星等航天装备关键材料、器件和系统研究。

②卫星等航天装备配套地面设备所需关键材料、器件和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二:航空领域关键材料、器件、系统和装备研究(专题编号:20250502

研究目标:开展航空领域关键材料、器件、系统和装备研究,加快航空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助力本地优势产业强链补链,促进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

研究内容:

①智能化、轻量化、高可靠、低噪声的飞行器关键材料、器件、系统和装备研究。

②飞行器发动机及其维修所需关键材料、器件、系统和装备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

方向三:低空经济基础建设和应用场景设计研究(专题编号:20250503

研究目标:面向我市开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应用场景设计研究,并完成重点应用场景演示验证。

研究内容:

①低空空域数据底座、低空经济数智服务平台等的研究,创新应用场景及开展示范应用。

②构建“无人机+”全空间全过程监管体系,探索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城市管理效率提升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③在城市水文地质监测、城市体检、城市生命线保障、城市智能化和精细化治理等领域,开展无人机系统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申报要求:至少完成以上研究内容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