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2024年市级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申报指南
发布机构:(略)
发布日期: 附件:0个
重点摘要
关键词
一、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一)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专项(指南代码:100101)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加大与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创新力度,以借助外力弥补我市科技创新短板,发挥产学研合作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加速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国内科技合作只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与雄安新区、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
支持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和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提前谋篇布局,引领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绩效目标:通过实施国际国内合作专项自筹经费项目,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上,申请专利1项以上。
申报要求:市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机构等只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申报项目;河北境内(不包括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不在本专项支持范围之内;承担单位应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专项项目应在张家口市内实施,涉及开展临床研究的项目提供伦理审查意见,项目执行期1—3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
合作创新和成果转化科 0313—4195820
(二)京津张协同创新专项(指南代码:100102)
京津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专项是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设立的专项,旨在充分借力京津优质创新资源,围绕张家口市重点产业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科技企业,有效提升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供给能力。
支持重点:围绕“首都两区”建设和“六大主导产业”,在冰雪产业、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氢能产业、信息技术制造、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新材料、现代农业、奶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健康医疗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绩效目标:通过实施京津张协同创新专项自筹经费项目,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上,申请专利1项以上,编制各类技术标准、规程1项以上。
申报要求: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机构等只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申报项目;河北境内(包括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不在本专项支持范围之内;承担单位应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专项项目应在张家口市内实施,涉及开展临床研究的项目提供伦理审查意见,项目执行期1—3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
合作创新和成果转化科 0313—4195820
(三)软科学研究专项(指南代码:100200)
支持重点:针对当前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聚焦市场主体满意度,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产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重大问题、优化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重大问题、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机制与环境优化、推进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和美乡村、推进城市更新建设韧性城市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提出加快创新型张家口建设的重要对策建议,形成系统性、应用性和实效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提供重要决策咨询服务支撑。
绩效目标:形成对策建议、调研报告、机制模式、理论支撑、政策创新、规划研究、典型案例等研究成果,为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提供重要决策咨询服务支撑。
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要紧扣申报指南要点,项目名称表述科学规范、简明具体。项目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决策应用为导向,立足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注重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掌握数据,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提出具有建设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2.单位合作申报项目需提供合作协议,项目组人员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人员。
3.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4.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办公室 0313—4025810
二、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计划
基础研究专项(指南代码:200100)
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并重,推进全市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我市原始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支持重点:围绕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等产业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头供给。
绩效目标: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项,在相关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培养科技人才10名以上,发表相关论文10篇以上。
申报要求:在所属领域具有较好研究基础,项目负责人近5年内发表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论文1篇以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SCI和EI收录论文优先支持。申报项目要求研究背景清晰、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可行、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期限一般2—3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计划财务科 0313—4195816
三、重点研发计划
(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项(指南代码:300100)
本专项根据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围绕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网络强市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在云计算、数据处理与信息安全、物联网、网络通信、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发一批与大数据、互联网应用相关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全面提升我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支持重点:区块链、大数据存储、VR/AR数据融合、数据中心节能技术,数据挖掘、清洗、标准与信息安全、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5G网络、集成电路、高端传感器、Ipv6和新型电子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先进封装和测试关键设备、人机交互、智能制造(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等。
绩效目标: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形成1—2项新技术、新产品;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上;申请专利1—2项。
申报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互合作,以解决社会生活需要、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项目执行期为1—2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高新技术科 0313—4195818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指南代码:300200)
本专项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大力发展整机装备与系统,加快突破核心部件,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为形成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持。
支持重点: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及控制技术、智能无人机,先进交通装备、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究,高性能电机研发,智能制造装备、工程装备、环保与节能装备、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装备、冰雪装备、大数据相关电子智能装备、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精密模具机械基础件研制、超精密制造及柔性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绩效目标: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形成1—2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上;申请专利1—2项。
申报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互合作,以解决社会生活需要、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项目执行期为1—2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高新技术科 0313—4195818
(三)新型能源发展专项(指南代码:300300)
本专项围绕国内外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市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需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光伏光热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氢能源开发利用、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方面,开发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填补空白产品,全面提升我市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创新能力。
支持重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关键技术,动力及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及装备、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氢能制备及储运关键技术,电网智能运维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绩效目标:在新型能源领域形成1—2项新技术、新产品;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上;申请专利1—2项。
申报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互合作,以解决社会生活需要、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项目执行期为1—2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高新技术科 0313—4195818
(四)高性能新材料专项(指南代码:300400)
本专项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材料需求,在高端合金材料、先进石化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石墨烯、碳纤维等前沿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及特殊用途功能材料等方面,开发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填补空白产品,全面提升我市新材料产业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推动新材料产业的整体发展。
支持重点:高端钢材材料、高端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功能性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与制备技术,高性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生物医用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性能橡塑材料、精细化工材料与产品开发,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研究与应用。
绩效目标:在高性能新材料领域形成形成1—2项新技术、新产品;发表相关论文2篇以上;申请专利1—2项。
申报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互合作,以解决社会生活需要、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项目执行期为1—2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高新技术科 0313—4195818
(五)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专项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在我市乡村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重点:
1.加强种质资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南代码:300501)
强化种质资源创新及育种研发,加快生物育种技术推广应用,选育高产稳产、抗旱节水、营养高效、抗逆动植物新品种;支持种质资源创新及育种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谷子、马铃薯、燕麦、林果、蔬菜、食用菌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示范;支持中药材、牧草饲草、藜麦、燕麦等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筛选度,形成一批优异性种质、创新性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集种质资源保护创制、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快繁和试验示范于一体的种子创新体系研究与示范。
2.农业绿色优质关键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502)
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支持农产品生产技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储存保鲜等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开发和示范应用;支持高效水溶肥料、功能性肥料、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秸秆还田技等绿色肥料产品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经济作物品质提升、水肥增效、化学农药减量、林下种养高效生态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化提取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示范推广,建立产品使用技术指标体系并应用示范;支持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研发推广农业智能装备,开展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研发;支持山区环境修复和生态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山区资 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升山区科技水平。
针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支持农畜产品原料加工适宜性、品质改良及营养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节水节肥节药的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设备、农用残膜回收装备、轻简化小型适用装备及智慧化信息化作物种植、环境控制、专用设施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传统加工产品的更新换代;支持农产品加工工艺、装备、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强化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控制等技术集成与应用推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开展肉类深加工技术研发。
绩效目标:通过实施2024年市级农业领域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获成果(审定、登记、评价等)5个以上,收集、引进优异种质材料10份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申请专利5项以上,编制各类技术标准、规程等5项以上。
申报要求: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等,必须符合《2024年市级市级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申报须知》的相关要求,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3年。优先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主体或园区内企业承担项目;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承担项目;优先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对于符合优先项的项目,要在项目申报书项目简介中明确标注。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农业科技科 0313—4195819
(六)卫生健康和生物医疗专项(指南代码:300600)
该专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疾病防治、公众健康以及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医药健康产业、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解决一批公共卫生健康领域技术问题,推进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研发,提高我市重大疾病防治、公共卫生保障和服务能力,推动医药健康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为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支持重点:支持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职业病、慢性传染病以及血液安全康复护理、前沿诊疗技术、体医融合等临床诊治技术研究与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支持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治技术及应用研究;支持开展生殖健康、人类辅助生殖等领域技术研究;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研究;支持创新中药、中医经典名方、药食同源特色产品或中西医结合应用创新研究;支持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全过程质量追溯或监测技术研究;支持开展癌症、呼吸、心脑血管、代谢性等慢性非遗传性疾病类的重大公共卫生领域诊疗技术研究;支持开展针对公共卫生与公众健康问题研究,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绩效目标:通过实施2024年市级社会发展领域自筹经费科技计划项目,提升我市医疗卫生科研水平,支持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早期诊治、基础性和临床应用性研究、地方病与职业病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一批医疗卫生研究成果并得到临床应用;每一个项目取得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产权、论文、标准、软著等技术成果2项以上。
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须符合本指南有关说明的相关要求。
2.单位合作申报项目需提供合作协议,项目组人员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人员。
3.项目申报单位法人对所申报内容的真实性、伦理安全、技术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安全性等负责。项目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承诺书作为附件上传。
4.每家医疗机构同一研究方向限报1项。
5.卫生健康领域涉及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以及涉及伦理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6.项目申报单位需提交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意见。
7.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以及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8.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即不超过2026年9月)。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科 0313—4195821
(七)资源与环境创新专项(指南代码:300700)
该专项以资源安全保障、生态环境治理、节能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需求等为导向,加快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绿色低碳发展。
支持重点:支持战略性资源勘探开发、水资源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大气质量预测防治以及污染过程应对、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置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支撑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支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究,应用示范气候、气象监测预警和防灾技术;支持开展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开展废钢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及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支持多介质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低碳节能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矿山修复与生态保护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支持开展洁净型煤粘合剂、配方和配套炉具适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的技术研究。
绩效目标:获取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示范样板,促进可持续发展。每一个项目取得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产权、论文、标准、软著等技术成果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须符合本指南有关说明的相关要求。
2.单位合作申报项目需提供合作协议,项目组人员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人员。
3.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4.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即不超过2026年9月)。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科0313—4195821
(八)社会公共事业创新专项
1.食品安全(指南代码:300801)。该专项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相关工作需求,支持开展科技研发,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社会公共事业科技创新水平。
支持重点:支持开展视频安全智慧监管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开展防疫药械技术研发;支持开展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开展动植物过敏源、生物毒素、促生长药物残留、内源性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的非定向筛查检测,食品污染物等食品安全检测;支持鉴别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和食品链全过程中食品污染物迁移、转化、累积机制及阻控、净化技术研究及其安全性评价;支持开展食品中污染物造成健康风险的预测预判机制研究等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和溯源技术研究与示范。
2.公共安全与应急产业(指南代码:300802)。该专项针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应急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开展城市安全保障、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减少事故损失。
支持重点:支持灾害事故动态监测预警、新型应急指挥通信、智能无人应急救援、自然灾害专用抢险救援、高层、超高层建筑火灾消防救援等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和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等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3.政法科技创新(指南代码:300803)。该专项围绕政法领域科技创新需求,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提高政法全业务协同和综合决策能力,提升政法公共服务水平,为建设平安张家口提供科技支撑。
支持重点:支持开展智慧政法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开展违法犯罪早期预测预警和快速精处置等技术研发;支持开展警备终端、智能识别等指挥装备技术研发;支持开展智能感知、警情侦破等特色警务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开展诉讼辅助技术、智能安检设备等研发。
4.体育文化旅游事业(指南代码:300804)。该专项围绕加快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带动张家口市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全面提升提供科技支撑,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提升体育、文化、旅游领域科技水平,推进文体、旅游事业发展。
支持重点:支持适合大众的健身手段、健身器材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冬季项目等竞技体育运动的专项力量、体能和技战术训练新方法研究;支持“互联网+旅游”研究,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云平台承载旅游服务交易、旅游行业流程管理数字化体系;支持文物本体科技保护修复工艺研究,文物考古发掘现场和古代木结构建筑保护技术研究,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研发。
绩效目标: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提高突发险情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确保区域性治安稳定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安全感有效提升;推动我市体育文旅融合发展,将京张两地体育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产业优势。每一个项目取得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产权、论文、标准、软著等技术成果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须符合本指南有关说明的相关要求。
2.单位合作申报项目需提供合作协议,项目组人员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人员。
3.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4.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即不超过2026年9月)。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科0313—4195821
(九)“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专项(指南代码:300900)。该专项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我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科学问题,支持开展以新能源、先进储能及检测、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封存与利用等为重点方向的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
支持重点:支持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点行业工业流程再造、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应用。
绩效目标:获取一批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为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持续增强技术源头供给。每一个项目取得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产权、论文、标准、软著等技术成果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须符合本指南有关说明的相关要求。
2.单位合作申报项目需提供合作协议,项目组人员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或合作单位人员。
3.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4.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即不超过2026年9月)。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社会发展科技科 0313—4195821
(十)科技研发平台提升专项(指南代码:300910)
该专项旨在提高我市国家、省、市级各类研发平台科研水平,发挥其在科研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等科研活动,不断加强自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支持重点:支持我市的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进行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绩效目标:在行业领域有技术突破或产品创新,有论文或专利等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必须是我市的省、市级各类研发平台依托单位,项目组人员为研发平台成员,计划项目属研发平台的研究领域。项目实施期1—2年。
业务科室及咨询电话:计划财务科 0313—4195816